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AR虚拟仿真技术在水利科普中的应用

来源:资源与产业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0 引言 传统的水利科普内容往往是以专业性文字叙述水利专业人员的理解,并以展板和展项的形式呈现、传递给民众。宣传教育形式只注重事物的客观认知,不注重参观者的主观情感,

0 引言

传统的水利科普内容往往是以专业性文字叙述水利专业人员的理解,并以展板和展项的形式呈现、传递给民众。宣传教育形式只注重事物的客观认知,不注重参观者的主观情感,民众对“墙上教材”很难产生兴趣,因而使科普教育活动无法达到“感同身受”的效果[1]。加之水利工程相对庞大,建设过程的一次性和不可逆性特点,很难体现实物教育的本质,而采用标本、模型、景观等实物或实体进行直接的观察、动手操作与体验,成本较高而且需要固定的场地。但是,随着移动互联时代到来,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不断迭代更新,这不仅加快了信息的刷新速度,更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虚拟仿真技术的出现开辟了水利科普的新途径。

AR是增强现实的简称,一种实时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加上相应图像的技术,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技术[2]。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逼真的视、听、力、触和动等感觉的虚拟环境,通过各种传感设备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使用户和环境直接进行自然交互。使用者不仅能够通过虚拟现实系统感受到在客观物理世界中所经历的“身临其境”的逼真性,而且能够突破空间、时间以及其他客观限制,感受到在真实世界中无法亲身经历的体验。

AR把虚拟的图像和文字讯息与现实生活景物结合在一起,是2010至今最热的Web趋势之一,很多AR应用已经在Android和iPhone智能手机上纷纷亮相,呈现效果让大家惊艳不已。21世纪已经是一个大数据时代,大到国防科技小到民众的平凡生活,时时处处离不开数据信息的支持。人们对信息的需求程度也日益高涨。

1 虚拟仿真在水利科普资源建设中的必要性

水利工程科普资源建设是水利科普的基础工作,也是一项重要工作。水利建设事关民生,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学习水文化、水利精神,了解水利发展新成就,提高节水、爱水意识等是水利科普建设的目标所在。水利工程科普资源信息化借助现代化信息传播方式,让更多的公众能够便捷地获取信息,了解水利建设情况,对水利建设进行公众科普,从而提升水利事业建设成果影响力。

1.1 有助于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水利工程信息融合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对各个领域的整合,在科普领域,也迎来“互联网 +”模式,打破了传统水利科普方式(科普基地、展览馆)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着水利大数据中心和水利云平台建设,全面整合水利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加强完善水利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和应用,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雨水情监测、水库管理等信息化的应用能力水平不断提升,AR虚拟仿真技术将水利工程及建设、运行过程大数据化,将原始信息动态化,情景化,为水利科普宣传方式多样化提供了可能。

1.2 有助于拓展水利科普内容广度和深度

基于AR虚拟仿真技术的水利科普应用,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延伸民众对水利知识和水利工程的认知和了解。避免了展板式、手册式、标语式的传统认知和宣传手段,迎合了民众利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随想地获取水利工程方面的知识,而且摆脱了教科书式的枯燥,达到寓教于乐,为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知识提供新的渠道。

1.3 有助于提升水利科普质量和水平

传统的教科书式或实际现场的科普,已经毫无新意与生气,不能吸引和提升民众去了解和探索的意愿,而且水利工程项目区别于其他工程项目,具有地域偏僻性,施工周期长、复杂,无法全面也不可能全面从工程建设开始到结束的每一环节现场展示,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将水利知识及工程的建设、运行过程,更生动形象、直观具体的体验呈现给民众,提升了科普的质量和水平。

2 虚拟仿真在水利科普资源建设中的先进性

水利工程科普资源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建立三维实时动态虚拟仿真水利工程环境,使民众能在建立的虚拟环境下清晰真实地观察、认知、了解到水利工程的局部或整体环境。直观地了解水利知识和工程建设过程,及建筑物的结构形态,在“身临其境”中提升水利科普的效果。

2.1 可视化和形象化的“交融式”

虚拟仿真实验综合运用多媒体、大数据、三维建模、人工智能、人机交互、智能化、动画等技术手段,使民众进入高度仿真的现实场景[3],直观形象,立体生动地体验,对民众产生强大吸引力的同时,使民众了解水利相关知识。

文章来源:《资源与产业》 网址: http://www.zyycyzz.cn/qikandaodu/2021/0212/700.html



上一篇:计算机信息网络优化及资源管控策略设计探索
下一篇:新时代民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资源与产业投稿 | 资源与产业编辑部| 资源与产业版面费 | 资源与产业论文发表 | 资源与产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资源与产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