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第七届中国再生资源回收产业大会将于下月中旬

来源:资源与产业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缓解资源约束、提高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推动绿色生产、倡导绿色消费……当前,资源“反复回收加工再利用”已成为国家资源供给的重要来源之一。特别是随着“十四五规划”

缓解资源约束、提高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推动绿色生产、倡导绿色消费……当前,资源“反复回收加工再利用”已成为国家资源供给的重要来源之一。特别是随着“十四五规划”蓝图已绘就,以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为重点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势在必行,再生资源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响应“十四五规划”对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要求,积极探求内外部环境变化对国内再生资源产业链的演进及影响,破解我国再生资源产业链发展难题,资源强制回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近日向世界发出“邀请函”,将于2020年12月12至14日在天津召开第七届中国再生资源回收产业大会暨2020资源强制回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会。

推进生产系统和消费系统循环链接,为行业和企业达到回收率目标提供借鉴与参考,大会将以“生产者责任延伸助力再生资源产业双循环新发展”为主题,从畅通国内国际再生资源产业双循环角度出发,深入梳理当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产业现状,分析制约再生资源产业进一步发展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提出打通堵点的总体思路与解决办法。

届时,行业相关政府管理人员、行业专家、科研学者、业内知名大咖等就目前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把脉建言”,共话构建管理制度健全、技术装备先进、产业贡献突出、抵御风险能力强、健康有序发展的再生资源产业体系。

搭平台:研判再生资源产业 为业界“指点迷津”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让资源“物尽其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且拥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当前,国家层面利好政策不断,社会资本关注度日益升温,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拾级而上,已然进入加码攻坚期。企业该如何进一步畅通国内国际再生资源产业双循环,成为影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中指出,要把生产者对其产品承担的资源环境责任从生产环节延伸到产品设计、流通消费、回收利用、废物处置等全生命周期,到2020年,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相关政策体系初步形成,产品生态设计取得重大进展,重点品种的废弃产品规范回收与循环利用率平均达到40%。到2025年,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基本完善,产品生态设计普遍推行,重点产品的再生原料使用比例达到20%,废弃产品规范回收与循环利用率平均达到50%。

生产者责任制度要求下,产业链如何协同发展?记者从资源强制回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悉,为更好地服务本行业发展,为相关企业“指点迷津”,本届大会由资源强制回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巴特瑞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主办,平台化效应显著,将聚焦新形势下,履行生产者责任延伸这一命题,重点探讨企业在产品生态设计、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的新模式、新方法、新技术,为相关企业牵线搭桥,促进企业间协同合作,共同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促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更进一步”。

大会期间,还将同期举办“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际论坛”、“ 铅蓄电池回收利用分论坛”“饮料包装物可持续发展”三个分论坛,同时,我国首批“生产者责任延伸履责绩效评价示范企业”将迎授牌。

献良策:深度解析深层原因 双循环“国内国际”

目前,仅我国各类固体废物累积堆存量就约有600亿至700亿吨,年产生量近100亿吨,且呈逐年增长态势。向绿色、循环、低碳的高端方向迈进,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又将如何突破和创新?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同年5月,全国“无废城市”试点正式启动,根据实施方案,“无废城市”试点时间为2019年至2020年。找出制约再生资源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深层次原因迫在眉睫。

记者注意到,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科技部三部委早在2017年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利用我国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产能、技术与资金优势,促进我国再生资源产业从传统的“原料进口+产品输出”转向“投资+贸易”方式。国外有何先进经验可以参考?大会期间即将举办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际分论坛”备受业界关注。

有专家指出,积极推进绿色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重构再生资源供应链并提高回收率,要在产业链后端发力。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则表明了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而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是不可或缺的最后一个环节。

文章来源:《资源与产业》 网址: http://www.zyycyzz.cn/zonghexinwen/2020/1111/599.html



上一篇:民乐县三堡镇:撬动资源优势让产业扶贫动力更
下一篇:中信农业产业基金:产业 科技 金融,聚合资源专

资源与产业投稿 | 资源与产业编辑部| 资源与产业版面费 | 资源与产业论文发表 | 资源与产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资源与产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