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源与产业》栏目设置[09/30]
- · 《资源与产业》数据库收[09/30]
- · 《资源与产业》投稿方式[09/30]
- · 《资源与产业》征稿要求[09/30]
- · 《资源与产业》刊物宗旨[09/30]
春节将至 云南麦地冲村民发展文旅产业分红过年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农历腊月二十五,2022年春节前夕,云南昆明宜良县麦地冲村的村民们,领到了第一期分红,多的5000元,少的也有500元。就在半年前,村里的村民们,组建了一家麦居彩地文化旅游发展
农历腊月二十五,2022年春节前夕,云南昆明宜良县麦地冲村的村民们,领到了第一期分红,多的5000元,少的也有500元。就在半年前,村里的村民们,组建了一家麦居彩地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经营半年多后,按照当初入股的份额进行了分红。长期在这里进行帮扶的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讲席教授李小云说,“分红虽然数额不大,而且只涉及入股的少数农户,但是意义很大。”
麦地冲村的村民们在春节前拿到了第一期分红。受访者供图
乡村振兴需要拓展产业结构
多年来,李小云一直在各地乡村进行帮扶,从脱贫攻坚的时代到乡村振兴的时代,李小云和他的团队,致力于帮助村民改善人居环境,建立自己的产业,找到持续增加收入的途径。
麦地冲村是一个典型的西南山村,山多地少,水资源不足。李小云初到这里的时候,村长告诉他,麦地冲水田很少,过去主要在山上种玉米,后来年轻人外出务工,种地的也少了。近年来,当地乡镇旅游开始发展,政府利用发展旅游的资金在麦地冲山下那片唯一的水稻田里种植了彩稻,发展起了农旅观光。但是村里既没有服务设施,也没有经营机构,所以没有形成农民受益的新业态。
李小云第一次到麦地冲考察时,就发现村里有很多闲置的民房,因此和当地干部、群众商量,如何盘活这些闲置资产,“我们在麦地冲村划定了一个小范围的核心示范区,召开村民大会,动员村民与村集体进行协商:或者一次性流转,或者入股,将闲置的资产流转到村集体。最后,愿意参与实验的农户和村集体达成协议,村集体根据闲置资产的面积大小,按照30年使用权一次性流转和入股两种方式,从农户那里将这些闲置资产集中到村集体。”
麦地冲村。受访者供图
随后,闲置的民居被改造成民宿会议室、餐厅和饮品店等。“之所以首先建设一个小规模核心示范区,目的是做一个新业态开发和经营的实验,以便将来吸引农户和社会力量投入到乡村建设中来。”
从2020年春天到2021年夏天,村长老寇带领村民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将部分农户的烤烟房、马圈及闲置农房改造成了民宿、餐厅和饮品店,形成与彩稻观光相配套的一产与三产融合的新业态示范。
开展“利益留村”实验
乡村振兴工作并不容易,尤其是发展乡村产业,经营很难。李小云介绍,麦地冲的核心示范区建成以后,同样面临如何经营的困境。由于农民缺乏资金,也缺乏相应的管理技能,这类的产业一般都是引入外部的公司承包。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来弥补农户能力的短板。这一模式虽然解决了农民资金和管理的短板,但农民不仅不是受益的主体,还需要承担失败的风险。
李小云曾经考察过许多类似的产业,“某地一个农旅产业,政府投入了2000多万元,因为无法运营,承包给了一个公司。公司每年给村集体20万元,同时招收一些村民为公司打工。我不是说这个模式不好,但问题是乡村资产的大部分好处都被外来的公司赚取。”
怎样才能把产业留给乡村和村民?为此,李小云和他的团队,在麦地冲村开展了一项“利益留村”的机制实验。动员农户入股成立一个经营这些资产的运营公司,实现乡村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让“地主”真正成为“地主”。李小云介绍,麦地冲乡村建设工作专班的同志反复走访村民,征求意见,最后召开村民会议,部分村民同意入股,注册了这个公司。大家一致同意每股5000元,一户最多不超过10股。最终共有20户农户入股,最少的一户入了1股,最多的一户入了10股,共筹集到50股,合计250000元。
这是一个新的尝试,李小云自己也不确定能否成功,他说,“在这个人才和资金缺乏的小山村推动建立一个颇有现代意义的‘现代企业',确实是一个天真浪漫的想法。”
在此后的经营过程中,这个由农民入股组建的运营公司,确实遭遇了各种困难,有人想要退出,有人反映财务收支监管不健全……
好在,公司不断地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了下来。在今年春节之前,召开了分红大会,按照当初入股的份额,最多分红为5000元,最少为500元。“分红虽然数额不大,但是意义很大,至少能证明农民能够成为自己资源收益的主要受益者。”李小云说。
经营乡村需要乡村CEO
和外面成熟的公司相比,村民自主成立的公司,盈利的困难更多。“大公司有专业、成熟的经理人,而村民往往缺乏经营的能力。”李小云说。
文章来源:《资源与产业》 网址: http://www.zyycyzz.cn/zonghexinwen/2022/0131/2698.html